
第三天由於行程不多,因此吃過旅館準備的早餐後便繼續補眠,直到退房時間到才離開,我們再度往台南前去,由於會經過台南市區,因此決定繞道前往昨天錯過的景點竹溪寺,竹溪寺建於明永曆年間,是臺灣最早創建的佛教寺院,與開元寺、彌陀寺與法華寺並稱台南四大古剎。寺中有一竹溪流過,溪上有吊橋連接兩岸,溪邊繁花盛開竹林掩映,即為府城十二勝景之竹溪煙雨。可惜我們的來訪不是時候,寺裡正進行整修不對外開放,只能在寺外窺探這美景,真是扼腕。中午時分我們抵達四草大眾廟,廟口前有不少賣吃的攤位,價格並不便宜,但也沒得選擇,於是便點了幾樣小吃,味道尚可。
大眾廟旁有一條河道,遍植3種紅樹林植物,這條水道已被規劃為紅樹林保護區,從廟後方的山坡上可以一覽整個紅樹林,不過來此的遊客最主要的就是要搭乘廟方的觀光船,沿著河道駛入紅樹林構成的綠色隧道,彷彿置身叢林一般,林間蟲鳴鳥叫處處驚奇,等著搭船的旅客延綿數十公尺,看到這陣仗我們也只好放棄,帶著小玹是無法排這麼久的隊的。除了綠色隧道廟方還規劃另一條路線,就是四草台江之旅,可以搭船遊外海,也能搭到安平區的碼頭,有點像是淡水到漁人碼頭一樣,這航線的船比較大,班次也比較多,因此感覺沒甚麼人搭,事實上也是如此,廟方還一直廣播推銷,可惜效果不如預期,會來此的遊客當然是要去搭綠色隧道的。廟的對面是鎮海國小,其圍牆上有十幾個全台僅存的圓形砲洞的砲台,就是聞名的四草砲台,砲台上許多老樹盤根錯結,與砲台的牆體形成十分特殊之景觀。
在四草沒有待很久,繼續前往七股,七股鹽山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傳統曬鹽場,不過因成本考量,目前台灣的鹽多為澳洲進口,曬鹽已是夕陽工業,還好鹽山附近成立了台灣鹽博物館文化園區,透過重新規劃讓此處成為觀光景點,台灣鹽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鹽為主題的博物館,外觀仿照鹽山的造型,周邊有草原、人工湖、景觀步道等,館內共有三層樓,展示了上萬件與鹽相關之文物,並劃分為台灣鹽、世界鹽、鹽與科學及鹽村劇場等區域,館藏相當豐富,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且有最完整收藏的產業博物館,參觀完後對鹽的歷史、發展、功用及相關知識皆有進一步的了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互動性較少,參觀的過程中有些枯燥,若能多點寓教於樂的設施應會更吸引人,這點台中的科博館就做得很好,但這也無法強求,畢竟等級有差。

園區內有嘟嘟搖搖車往來於博物館與鹽山之間,其實兩者間的距離不算遠,坐車去並不划算,而我們逛完博物館也已經沒有班車通行了,除了走路過去鹽山外並無他法,但這時天氣已經變冷且海風極大,為了擔心小玹著涼也只好遠眺鹽山了,現在的鹽山已設有台階及扶手供民眾攀爬,因此小小的鹽山上擠滿人。據說之前因為鹽山變黑導致遊客抱怨,園方去年才重新鋪上新鹽,讓鹽山再度恢復白皙,美白之後果然帶動了春節假期的業績長紅,的確,印象中鹽山不就是白的嗎?但其實那麼白的鹽都是洗出來的,且早期還因使用性不同而有不同顏色的鹽,若沒參觀過博物館我也不知道,再度驗證旅遊可以增廣見聞。
離開七股鹽山後,我們前往麻豆代天府,麻豆代天府分前、中、後三大殿及觀音寶殿,入口處的觀音寶殿仿天壇格局,外壁刻有84尊觀音菩薩的救苦救難化身像,主殿後方有一鯉魚池,池底興建一座水晶宮及18層地獄,另有一座東南亞最高的五彩巨龍,龍身內設置有天堂的景物,因此出口也稱為天堂路。逛完後也接近晚餐時間,聽說麻豆有一家很有名的阿蘭碗粿,當然要去嘗嘗,果然店前排著長長的隊伍,許多人都是聞名而來,生意好到還有自己的停車場,飽餐一頓後開始返家路途,也結束了今年第一次的國內旅遊。這趟旅行雖然行程不理想,但全家一起出遊還是樂趣無窮,即使一些曾去過的景點也因玹的加入而有了不同的感受,三天長途旅程雖然累,不過心情卻很好,且隨著玹的長大,能玩的也愈來愈多了,相信之後的旅行會一次比一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