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早上和臻一同去悠之家參加媽媽教室,這堂課的題目是奶爸訓練營,主要教授如何幫寶寶洗澡及相關知識,挺有趣也蠻受用的,結束後已接近中午,想起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三峽這週有藍染節活動,於是便決定前往三峽一遊,路上很順暢,不到半小時便已抵達,沒想到因為舉辦活動而將老街附近的路封閉了,多繞了幾圈才停好車,從公所前到老街這段路禁止車輛進入,並在道路兩側設有攤位,由當地的藍染業者或團體擺售相關製品,也可現場製作屬於自己獨特的藍染作品,很適合親子同遊。
路旁的歷史文物館已有八十二年的歷史,早期原為鎮公所,公所遷移後幾經變更使用,直到十年前才改建成歷史文物館,老建物的再生利用,提供當地民眾文化、休閒、教育推廣的場所,並成功的轉化為觀光的動力,成為三峽著名的重要景點之一,配合這次藍染節的活動,館內也同時展示藍染作品與製作流程,來過三峽好幾次,只知道牛角麵包很出名,直到今天才知道另一個特產就是藍染,而透過這樣的活動舉辦,讓大家更了解與認識三峽,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上次來三峽已是三年前了,當時正值老街改建完成,那時為了振興老街,於是將已損毀嚴重的老街重新複刻重建,但新舊之間看起來很突兀,新的老街看起來很假,街上也沒幾家店有開,賣的東西又重複性高,令我直搖頭。這次再來發現街道兩側幾乎沒有空房,且到處都是人,但不能確定這人潮是否是因為藍染節之故,少了節日的加持還能維持現況嗎?畢竟三峽老街的店家少、腹地小且特色不夠明顯,若沒有清水祖師廟的話,地位將會更加岌岌可危。像鶯歌就是特色非常顯明的老街,而大溪則是相當具有豐富性的老街,這兩個老街都是我非常喜歡的。
中午便在老街上吃午餐,不過天氣炎熱實在沒什麼胃口,飯後去祖師廟拜拜,祖師廟享有「東方藝術殿堂」美稱,是許多建築系、美術系學生必去之地,更是攝影愛好者的首選,其建築雕刻歷時40多年,樑柱間都展現了中國傳統寺廟藝術的極限,不過內行看門道,像我們這種外行只能看熱鬧了,雖然如此我還是發現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即使外頭天氣炎熱,廟內卻非常涼快,可能是設計、也或許是建材的緣故,因此許多人都會坐在主殿旁的階梯上休息。
離市區不遠處有間客家文化園區,免費開放民眾參觀,外觀造型新穎,附近停車方便,入口處採圓形挑高設計,迎面而來的展覽廳有陳設客家文物,一樓的餐廳裡則舉辦客家歌唱比賽,走進二樓的表演廳一看,沒想到裡面滿滿都是人,台上正有舞台劇表演,而台下則座無虛席,大多是父母帶小孩一同前來,二樓除了表演廳還有書法與攝影展,我們參觀完後才離開。三峽鎮能提供這樣一個好場所讓親子同樂,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不論是不是客家人都該來看一看、走一走,相信一定收穫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