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諸事繁多,全年的旅遊次數僅達到我們訂定的最低次數,繼年初成功的囊括高雄各區景點,這次決定去平常較少前往的雲嘉兩縣,繼續我們的全國368行政區走透透的計畫,雖然今年的旅遊次數不多,但卻新訪了至少43個行政區,也算收穫不少。這次為了避免連假塞車之苦,決定提前一晚先回台中,當天再依預定行程前往雲林,果然省去了不少塞車時間,中午前便已抵達西螺鎮。
西螺延平老街
西螺延平老街
西螺延平老街是日據時代時所引進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約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大多為二層樓或三層樓,每棟屋身正面上層造型多樣的女兒牆,是整體建築最醒目的部份,上回來西螺已經是11年前的事了,但小鎮的變化不大,人潮也沒因連假而暴多,鎮上最有名的特產就是醬油了,另外米做的碗粿、米糕和肉圓也是在地美食之一,我們隨意品嘗了幾樣充饑,雖沒驚豔之處,但仍是吸引不少觀光客前來用餐,可見必有它獨到的地方。飯後在老街逛一下便開始我們今天的行程,首先是個路過的景點,位於莿桐鄉的饒平天主堂,這可能是雲林縣第一 座天主教堂,建於清光緒年間,直到民國19年才改為磚造型式,其特色為綠色八角形的屋頂,相當顯目也讓人有種置身於異國的錯覺,我們僅在門口遠遠觀望與拍照,並沒進入參觀。
賣碗粿的老店
碗粿口感綿密味道尚可
三角形的大水餃
饒平天主堂
約半小時後到達林內鄉的圓明禪寺,圓明禪寺位於從前的林內神社旁邊,禪寺大殿庭園融合了台灣與日本的建築風格,環境禪意幽靜,可惜我們到訪這天禪寺外觀正在進行修繕工程,無法一睹全貌。禪寺附近的林內神社建立於昭和十四年,又稱為日本神社,為台灣保存較為完整的神社遺跡,目前還保留著日本風格的兩座老牌樓、石製隱燈亭、紀念碑、春日燈及數座神祇。不過神社範圍內其實已經改建為林內公園、林中國小及淵明國中,而神社拜殿的部分成了濟公廟, 正殿則成了孔廟,因此想一窺舊時神社的風采,恐怕得多點想像力才行。
圓明禪寺
整修中的圓明禪寺
林內神社的老牌樓
通往神社拜殿的階梯
接著我們前往二崙鄉湳仔社區,這裡的3D彩繪不以卡通人物為主題,而是以各式各樣可愛動物及山水畫,以農家生活寫真為主,呈現台灣在地的農村風情。不過景點很小範圍也不大,因此當成順遊的景點即可。繼續往雲林中部的褒忠鄉而去,來到馬鳴山鎮安宮的五年千歲公園,這個不起眼的公園卻展現了令人驚豔的庭園造景之術,透過山石、池塘與小橋的設置,巧妙的運用坡度與高低差創造出交錯蜿蜒的路徑,沿途73個景點蘊含了星宿、生肖、神祇及各神話故事情節,豐富多變的造景讓人嘖嘖稱奇,更厲害的是範圍不大的公園,即使一眼便可望穿,卻得花上一個多小時才能全部走完,有如迷宮一般,不禁讓我想起金庸筆下的歸雲莊,庭園造景融合奇門遁甲,五年千歲公園應該可以稱得上是迷你版的歸雲莊了。
湳仔社區3D彩繪
湳仔社區的農村風情
五年千歲公園
五年千歲公園
五年千歲公園
五年千歲公園
參觀完五年千歲公園後,順道參拜旁邊的馬鳴山鎮安宮,今天的行程也將近尾聲,最後一站就是前往土庫鎮入住和吃晚餐,小鎮上沒甚麼著名的餐廳,選擇評價較高的鴨肉麵線老店,湯頭似乎有著淡淡的酒味,價位便宜料實在,算是CP值挺高的小吃店,由於街上並沒什可逛,飯後帶著飲料便回飯店休息。
馬鳴山鎮安宮
鴨肉麵線老店
鴨肉麵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