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尾港
為遊客進出之主要港口,緊鄰海岸線優美的中澳沙灘,深具遊憩價值,港區
內之遊客服務中心,除了提供交通船的搭乘外,尚有海上環島船以及海底半淺艇,提供給遊客多樣化的環島新選擇。
碧雲寺
碧雲寺位於本嶼大寮莊山頂,即上福村與大福村之間,恰當琉球嶼之中心,主奉觀世音菩薩,小琉球居民無論婚喪喜慶、求姻緣、問生病、求漁船滿載等等,必前來求籤請示,是鄉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據說島上大大小小的廟宇有一百多間,不知道算不算全國之冠,畢竟小琉球是個以漁業為主的島嶼,居民對宗教的信仰更是虔誠。
竹林生態濕地公園
碧雲寺下方有個竹林生態濕地公園,使用當地盛產之咾咕石,於竹林下鋪設石板步道與木棧,並引用終年流水不斷的龍目井泉水構築生態池塘,園中融合竹林與涼亭美景,漫步於林間休憩於庭中,好不愜意。
落日亭
位於琉球嶼西側,面臨壯麗的台灣海峽,是島上觀賞落日的好去處。隨著日落時刻的逼近,人潮都聚集於島上西側的落日亭附近,除了落日的短暫景觀之外,在落日亭附近的海岸屬於珊瑚礁海岸,可以欣賞到隆起珊瑚礁與美麗的海岸,也是除了落日以外的另一個景觀。
蛤板沙灘
與其靜靜的站著看夕陽,不如去海灘玩水看夕陽。小琉球除了幾處沙岸外,沿海主要以珊瑚礁岩岸為主,其中規模最大的沙岸便是蛤板沙灘,這個沙灘屬於貝殼沙沙灘,仔細尋找便可找到漂亮又獨特的貝殼,不過小琉球屬生態保育區,島上的貝殼與生物是不能帶回台灣的,因此大家還是看看就好,可別破壞生態了。
廟口鹹酥雞
著名的廟口鹹酥雞得等上一小時才吃的到,誇張的令人訝異,這熱鬧的景象也是其他島嶼少見的。
王師傅麻花捲
其實十年前小琉球的名產並不是麻花捲,自從王師傅的麻花捲被口耳相傳後,反倒成為名產了,自然就到處都看得見販賣麻花捲的店家了,而且每個都自稱是第一位,看來這個道理放諸四海皆準。
旭日亭
原為垃圾掩埋場,在國人環保意識日益盛行之前提下,鄉公所針對小琉球
沿岸垃圾掩埋場進行封閉復育清理工程,經整體規劃與整治後,為琉球鄉海岸再造新風貌。
洪媽媽早餐店
店內有名的賓士包和琉球粿,幾乎已經成為小琉球必吃美食了,當然要買個來嚐嚐,真是一段美好的插曲。
白燈塔
每個島嶼一定都有一座代表性的燈塔,小琉球自然也不例外,白色圓形的燈塔並沒對外開放,也不像其他燈塔有廣闊的腹地,燈塔單獨矗立於道路盡頭的階梯上,感覺很突兀也不搭調,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存在,
百年古榕
離燈塔不遠處有棵百年古榕,也是順道一遊的景點之一。
烏鬼洞
這個景點和美人洞、山豬溝都是收費景點,只須買一張票便可以,民宿的房客還能打折,相當划算。烏鬼洞外有塊牌子介紹其由來與傳說,由石灰岩所形成的洞穴僅能容一人通行,洞內空間相當狹小,有些地方必須蹲低或側身才能通過,且洞內伸手不見五指,必須攜帶手電筒照明,更添增一絲懸疑的氣息。
山豬溝
來到山豬溝便可看見對面一整排的商店,這個景點也是必遊的收費景點,站在入口處可見一蜿蜒曲折的木棧道,途中有數個叉路,分別前往觀海亭和一線天等,距離約數百公尺,簡介上說山豬溝和烏鬼洞是相通的,不過礙於時間,我們並沒有逐一去探索,只選擇前往觀海亭的路線。所謂的溝是由斷崖所形成,而這裡以前是山豬走的路,因此便有了山豬溝的名稱,步道內曲徑通幽、形勢險峻,地勢起伏雖大,但步道不算長,全部走完也不會很費時費力。不過大熱天爬山還是令人口乾舌燥,在對面的商店區可買到冰涼的海藻凍,小琉球很多地方都有賣,應該也算是這裡的特產吧!
美人洞
美人洞是由一連串的岩穴與怪石所形成,藉由開鑿的步道將各洞穴串聯起來,成為一個帶狀的景點,因此美人洞內其實還有洞中洞、仙人洞、蝙蝠洞、天外天、情人坪等景點,沿途奇石陳列,洞穴間若有似無的聯結,伴隨著海濤拍擊聲,我倒覺得是個探險的好去處。美人洞分為兩區共有兩個入口,入口與出口並不在同一個地方,因此完整的走完美人洞後必須沿著車道重新走回停車處,算是美中不足之處,但還好小琉球的景點都不大,因此距離不算遠。
靈山寺
為小琉球目前建築最宏偉壯觀之廟宇,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祖及臨水夫人陳靖姑,前為五府千歲大殿,木魚鐘聲,朝夕頻聞,善男信女,香火頗盛。
潮間帶
小琉球有幾個沙灘都適合參觀潮間帶,這次民宿老闆帶我們去的沙灘位於西南邊,屬於貝殼沙灘,退潮時會露出整片的淺水區,水深約僅到膝蓋處,許多生物皆生存於這片岩礁和海水所組成的潮間帶,老闆隨便翻動水裡的石塊,便能看見許多生物,雖然我們無法獨自找到這些小動物,但透過老闆的介紹與展示,還是能親手觸摸。可惜今天風浪稍大,潮間帶的水位較高,一不小心連褲子都溼了,而這裡的貝殼沙灘相較於蛤板沙灘,是有過之而不及,若不是因為時間有限,真的值得再多待一會
花瓶岩
其形成原因是原本的海岸珊瑚礁被地殼隆起作所抬升,然後頸部受到長期的海水侵蝕作用,因此形成上粗下細,類似花瓶的特殊造型,為小琉球島上最著名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