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101-美濃敬字亭5.JPG

敬字亭(110/01/01)

歷史悠久的敬字亭,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敬字亭,是目前唯一被列為三級古蹟保護的敬字亭,這座名列古蹟的亭前有供人參拜的香爐,而美濃境內保存完整的敬字亭共有五座,又以此座最具代表性。

 

 

林春雨門樓.JPG

林春雨門樓(99/09/25)

宋屋學堂與林春雨門樓與照片上的差距太大,實在不起眼的令人難以找到,按圖索驥找到的是一戶人家根本沒有宋屋學堂的風貌,而林春雨門樓內雖然門戶大開,但似乎是私人住宅,因此也沒走進去,僅在門口拍拍照便離去。

 

 

百年公井.jpg

年公百井(99/09/25)

永安路尾端還有一口百年公井,和三峽老街上的百年井很像,可惜旁邊的住家正在大興土木,井邊還堆滿建材,讓我連停車拍照的動力也沒了。

 

 

1100101-美濃東門樓1.JPG

東門樓(110/01/01)

美濃的東門樓建於清朝乾隆20年,東門樓已有250年的歷史,歷經數次重建後目前是全台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樓,也是美濃地區最具歷史價值的古蹟之一。城門的開口很寬很大,有別於一般常見的拱形開口,乍看之下有些不習慣,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城門一側有樓梯可以登上城樓,不過樓梯又窄又陡,且旁邊有一段還沒有扶手,因此必須很小心才不會發生意外,說是「爬」上去的真是一點也不為過,下樓更是驚險,只能倒著下來,真懷疑這樣的設計當初怎能保衛家園,還沒打到敵人自己就先摔死了。

 

 

庄頭伯公壇.JPG

庄頭伯公壇(99/09/25)

東門樓城樓後面有庄頭伯公壇,也就是土地公,很難想像美濃鎮竟有400多座伯公壇,足見美濃人對伯公的特殊情感。

 

 

客家文物館.JPG

客家文物館(99/09/25)

位於中正湖畔的美濃客家文物館,館內以美濃故事為主題,營造一座具有創造力與活力的文物館,介紹當地著名的景點、特產與風俗民情,並有教室提供當地社團舉辦活動,文物館內佔地不大,館外則有草坪及庭園造景,還有團體正以客家八音演奏中,聽起來有閩南的歌仔戲的味道,但曲調是明顯不同的。

 

 

廣善堂.JPG

廣善堂(99/09/25)

廣善堂,這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美濃地區儒教信仰宣講勸善的重要場所,雖然看起來沒有對外開放,但建築正堂本體及圍牆仍維持舊貌,仍具有重要建築價值。

 

 

美濃窯.JPG

美濃窯(99/09/25)

美濃窯,這是私人經營的窯廠,一走入美濃窯便可見到許多陶壁公共藝術,果真別具特色,由於美濃並不以陶磁聞名,因此在此經營的確是極具挑戰性。

 

 

開基伯公.JPG

開基伯公(99/09/25)

美濃窯前就是和庄頭伯公壇齊名的開基伯公壇,已有200多年歷史,

 

 

美濃民俗村.JPG

美濃民俗村(99/09/25)

民俗村是由私人經營,入門後左右兩邊的房舍分別介紹客家文物與美食,中間的廣場則有踩高蹺及童玩,可讓遊客體驗傳統童藝與文化,主館內販賣各式紀念品,其中美濃著名的手工油紙傘引人注目,記得小時候學校旅遊曾到過美濃,那時我還曾買一支小紙傘,大約只有手掌大,不過年代久遠早不知丟哪去了?也不知道當年是在哪裡買的,本以為這次會再見到這種紀念用的紙傘,但現在似乎都賣真正的油紙傘,傘上的彩繪雖然漂亮,但價格可不便宜。古時候大家都使用油紙傘,現代則觀賞裝飾大於實用性,除非你想拍古裝片,否則恐怕沒人會拿來用。民俗村走一圈不需要很久,看得出來這裡是團體旅遊的熱點,因為太過於商業化了,很適合觀光客前來。

 

 

林家粄條.JPG

林家粄條(110/01/01)

林家粄條用餐,其實美濃除了粄條,豬腳也是名產,只是名氣與萬巒相差甚大,而客家美食還包含客家小炒、炒豬腸、炒豬肚、蒸粉腸、高麗酸菜湯、高麗菜封、野蓮等,店內門庭若市、人聲鼎沸,我們點了幾道在地美食來品嘗,風味不差就是稍嫌油膩,果真數十年如出一轍,和我們上回的評價大同小異,對平時少吃油的我們來說,這餐油量破表了。

 

 

東門冰菓室.JPG

東門冰菓室(99/09/25)

東門樓附近有間冰果室,外面看起來像是休息中,以為沒有營業,其實裡面別有洞天,不但賣冰還是間雜貨店,這裡賣的冰雖是清冰,但口感卻很像棉棉冰,也可另外加上不同配料,口味選擇性很多,清冰的香氣站在門口就聞的到,看似不起眼的店面,人潮卻一直絡繹不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ner 的頭像
    minner

    紫~浮雲~古塵風

    min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