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老街(105/11/06)
停車永遠是老街的問題,尤其是幾個著名的老街,這些年大溪愈來愈發展,不再只是賣豆干的地方了,街上的店愈開愈多,大溪老街已是人聲鼎沸,到訪老街數次卻從沒仔細欣賞老街的夜景,如今才感受到有別於白天的景致,原來是如此的美,猶如回到光復初期的年代,令人有種錯亂的感覺,買份豆干配上一碗冰豆花,雖稱不上佳筵卻令我們吃的津津有味。
富田農場(95/03/11)
以北海道富田農場為設計藍圖,占地2公頃的彩虹花田,種有薰衣草、波斯菊、向日葵、七彩金魚草等花卉,一年四季花季不間斷;停車場旁的玫瑰園,戶外造景,水晶教堂、復古汽車、馬車,地中海風車等超人氣攝影景點,農場內木造米黃色建築「愛情城堡」為景觀餐廳,餐點有中式鄉野綠食餐及西式風味套餐,另於溪邊設有烤肉區,享受前所未有的農場樂趣。
慈湖(105/11/06)
慈湖分為前後兩湖, 一般大眾指的慈湖為前慈湖,每到周末遊客眾多,相傳該地盡得地利龍穴之上乘,前湖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頗有江南山水之風貌。慈湖行館位置極佳,依山面水、坐北朝南,是一座仿四合院閩江式的磚造瓦房,樸實精美,左右門可至側院,山壁還鑿有防空避難所。1975 年奉厝後改為慈湖陵寢,成為民眾謁靈的地點,如今則成為最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的衛兵交接儀式觀光景點。
後慈湖(99/01/23)
自從去年五月開放後慈湖以來,遊客絡繹不絕,每天早上九點一到,申請入園的網站便流量暴增,週末名額更是不到五分鐘便已被訂光,每天分為12梯次,每梯次50人,總共600個名額可以進園參觀,終究讓我順利訂到票,等了一個月今天總算要成行,揭開後慈湖神祕的面紗。
前往位於路口的報到處辦理報到手續,搭乘開往後慈湖的專車,不到兩分鐘便可抵達百吉隧道,在這下車集合後解說員先將今天的時程與路徑做一番說明,也許是因為昨天下雨的緣故,原本50人的名額卻只來了36人,加上我們這梯都是散客,顯得有些零零落落,感覺不如網路傳言那般熱絡。
百吉隧道歷史悠久,早在北橫還未興建前就已存在,後來因應車流量增多才在旁邊新建另一隧道取代,如今的百吉隧道依然可以通行,不過觀光的價值遠大於運輸價值,因此雖然從這經過很多次,卻從沒停下腳步來欣賞。從隧道旁有條步道可以跨越公路到對面的後慈湖園區,跟隨著解說員逐步前進,沿途卻見仍有車輛和遊客往來其間,甚至還有攤販!這樣豈不是可以不用買票就進來?正感疑惑時前方出現一厚重的鐵門,原來這段仍不屬於管制區,平時便已開放民眾爬山踏青之用,進管制門後須再走一段路才會真正抵達後慈湖。
後慈湖單就湖來說比前慈湖小,不過就腹地來說卻比前慈湖大,湖面呈現新月型與呈現日型的前慈湖又稱日月湖,湖邊樹木蔥翠、空氣清新,漫步其中心神舒暢,沿著湖邊小徑繼續前進便可看到座落於山坡旁的五間辦公室,這原本是打算作為反攻大陸時的作戰指揮所,不過由於計畫生變,因此從沒使用過便已廢棄,前年為了籌備開放後慈湖事宜才重新翻修改建,五棟建築物分別陳設不同主題,而湖面上還擺著一只竹筏,雖只是複製品卻令人有無限的想像,昔日的情景彷彿在眼前重現,平添一絲感懷與悸動。
我們由五號辦公室往一號走,分別為旅客中心、生態館、蔣宋的居住擺設、蔣宋文物展和國光計劃的相關資料,其中旅客中心是今天行程中停留時間最久的一站,從百吉隧道走到這裡約全程一半的路程,沿途雖走走停停,不過直到這裡才能坐下休息,屋內有販賣餐點與咖啡,可於這裡補充體力喝咖啡聊是非。生態館則介紹慈湖附近的動植物,而三號辦公室內依照蔣宋當年的擺設,重現了寢室、浴室、餐廳、書房和寢室的原貌,另二號辦公室則陳列了兩人的創作與物品,最後的一號辦公室展示了當年反攻大陸的國光計畫內容,並販賣專為慈湖設計的紀念商品。
五間展示室旁有條軍事用途的防空洞,比位於角板山上蔣公行館的那條還長50公尺,原本打算要一同開放參觀,但整修時發現台灣原生蝙蝠棲息於內,為了保全生態環境於是決定不開發,改以監視器觀看,雖有些可惜但也是不得以的做法。繼續前進便可抵達前慈湖,並從陵寢旁的小門出來,等於連前慈湖也可以一起遊覽,果真是「一票到底」。兩個半小時左右的導覽,在解說員的帶領與講解下,讓我們逐一揭開後慈湖神祕的面紗,塵封數十年的優美景物也終能重現在我們眼前。
月眉自行車道(97/12/20)
趁著太陽未下山前騎上了月眉自行車道,這一段分散於村野之間,有古厝、古圳、河堤,還有名寺寶剎可遊覽,路線末端有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厝,可體會古代建築之美,沿途雖有月眉花海,不過這次只見到一處有花盛開,實在有負「花海」之名。
三坑自行車道(97/12/20)
大溪的自行車道歷史不算悠久,直到這幾年才逐漸成形、連貫,這次特地蒐集資料,利用週末假期再次來到大溪。開始依照指標前行,沿途遍佈韭菜田,不過這個季節並沒開花,使得田野間的景色大打折扣,不知不覺騎入了支線,幾個較大的上坡段,對體力與腳力是種考驗,還好有提早準備倒也順利過關,雖事先研究過地圖,還是有些搞不清楚方向,騎著騎著又回到了主線,對於路線圖的標識實在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騎了8公里總算抵達自然公園,在涼亭邊稍作休息,欣賞美麗的湖光水色,這裡地勢雖不高,但卻有種遠離塵囂,彷如身在深山中的錯覺,不少遊客皆在此駐足,準備迎向接下來的路程,我們沿著唯一的一條路前進,卻愈來愈小條且還不斷爬升,不禁懷疑是否走錯了?記得資料上並沒說有這樣的大坡,且這樣的斜度根本就是健腳級的,怎會是適合全家大小同遊的三坑自行車道呢?當下決定放棄繼續冒險,開始往回騎,回程有見到另一條支線可以到老街,我想那才是我原本想走的,下次再來便不會弄錯了,回大溪橋頭的路程很順利,一路下坡段居多,比去時快多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