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虎/台北市家長成長協會理事長


張湘君/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副教授


徐明珠/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吳財順/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


卓志惠/台北家園蒙特梭利托兒所所長


葛惠/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執行長




林文虎:



許多家長將兒童學美語視為「時勢所趨」;甚至少數的幼稚園將美語課納入正式課程,肆無忌憚的實施全英語教學!然而依據專業研究發現幼兒階段學習外語,對幼兒發展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教育部也規定,幼兒美語教學應採融入式教學,就是將美語統整融入專業幼教課程中,不宜單獨設科。應該是透過情境布置、美語兒歌、唱遊和說故事、影片欣賞等方式,讓孩子體驗生活化的美語並接受異文化刺激,增加孩子接觸英語的機會,引發學習動機,同時也能淡化學習壓力。




其實,今天的幼兒,所有的幼兒學習課程都要在二十年後才能顯現功用!換言之,今日孩子之所學,是不是能符應未來孩子的時代需求才是最重要的。精準地預估未來,才是今日幼兒教育規劃中極重要的一環。



二十年後,中文會不會變成更為強勢的國際語言?科技的高度發展會不會淡化語言的溝通需求?未來社會會不會有更核心的教育需求?今日如果放任自己孩子的美語學習大量排擠中文或其他能力的養成,讓自己寶貝的教育只是隨波沉浮,當二十年後孩子長大時,才發現這一切扭曲竟是一樁天大的錯事時、怕是為時已晚!這才是今日幼兒教育應該小心掌握的原則。
 


思考二十年後的真正需求
確定幼兒教育的核心價值


 


林文虎: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幼兒學習是一個人身心、人格、生活能力及態度養成的最關鍵階段,幼稚教育應有全面關照的核心學習。全英語教學排擠其他更具價值的學習,幾乎已無庸置疑,事實上在全英語教學之下,不只美語的學習成效有限,刻意排擠學習母語和中文的結果,常使幼兒表達與思考能力大受影響。



尤其是坊間雙語、美語補習班的英文老師最多只有英語專業,幾乎完全不懂幼兒心理、教育專業!甚至連背景、來歷都未必符合「教師」的要求,長期來說,不只是孩子英語學習效能堪慮,偏差的教師言行,形成典範轉移的結果,對成長中的孩子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更是難以想像。





至於許多家長都有「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美語學習焦慮症」,必須藉著提供家長正確的學習理論來調整家長的價值觀。畢竟,大多數家長的教育認知不足以精準掌握教育趨勢,加上不肖業者利之所趨的瞎起鬨,大力營造全美語需求的聲勢,更讓真正的幼兒教育目的曖昧難明,釐清價值觀真是當務之急。

堅定語言教育立場
呼籲民間機構配合

 


吳財順: 
教育部在二月八日舉行的全國各縣市教育局長會議中,共提出十七個宣導報告案,其中一項「導正幼稚園全時段教美語及加強輔導管理取締立案,或未立案的幼托或補教業者違規以美語幼兒園或雙語幼兒學校之名對外招攬幼生」報告案,可說是教育部「重申前令」,目的在責成各地方政府注意,任何經核准立案的幼教或托育機構,並沒有所謂的「美語幼兒園」或「雙語幼兒學校」名稱。



鑒於目前市面上有愈來愈多以上述名稱對外招攬幼兒的機構出現,政府相關部門確有其責任讓家長了解其中的差別,同時也希望有立案的幼稚園、托兒所或補習班應回歸原先立案的名稱,並清楚告知家長本機構的服務標的與項目,不可變更名目,誤導家長進行招攬的動作。



就教育部立場而言,對於沒有核准的「美語幼兒園」或「雙語幼兒學校」,各地方政府應負起輔導、管理,甚至取締非法的責任,以保障合法幼托機構及眾多幼兒家長的權益。



針對當前大多數學前幼托機構被逼得「不能不教英語」的不健康狀況,已直接傳達兩大警訊:一是幼教專業的警訊,幼教機構本應有一套專為學前幼兒設計的專業課程,卻因為美語教學的盛行,使得真正接受完整幼教專業訓練的老師無法一展抱負;二是文化認同的警訊,語言能力的發展、文化價值的形成,應是循序漸進的,也就是應秉持先會講母語,再學國語,後教英語的原則,否則,如此長期下來,極有可能造成下一代文化認同的危機。


根據專家學者的看法,在本國語言較具基礎,文化價值認同較穩定的情況下,開始接觸學習外語較為適宜,小學五年級起都不算晚,更何況教育部已規畫九十四學年度起全國各國小均會自三年級起開始英語教學,對照世界上非英語系主要國家,如歐洲的德、法,亞洲的日、韓,也都是自小學三年級或以後才有外語教學,應是一種合宜的安排。


(摘錄自2004.02.29人間福報  教育論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