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橋(95/01/13)
羅浮橋、復興橋及巴陵橋,並列北橫三橋,羅浮橋是一座全長230公尺的拱型鐵橋,周邊設有行人徒步區和觀景平台。
綠光森林(101/05/26)
綠光森林春天有螢火蟲,夏天採桂竹筍,秋天賞落雨松,冬天常有雲海,一年四季美不勝收,是北部的小清境!除了提供住宿服務,園區平日都可入園,1樓是可停靠百人的餐廳,有早餐、午餐、下午茶,是休閒休閒的好地方。
角板山賓館(96/07/07)
角板山行館位於角板山台地上,共有四棟房屋,原是蔣公與夫人所居住的行館,有一棟具有客廳、主臥房與客房,另外三棟則是警衛與隨從人員的房舍。行館中展示著蔣公生前的老照片、文物以及蔣公在角板山的生活資料,以供遊客參觀。行館中最為特別的就是全長一百公尺的戰備隧道,是當年指揮戰備與緊急避難的場所,現已在隧道內牆壁彩繪了泰雅風味的圖騰,並開放參觀。
小烏來(111/06/03)
小烏來風景區擁有小烏來瀑布、天空繩橋、風動石、義興吊橋等熱門的觀光景點,包含森呼吸步道、元氣步道、水岸綠廊步道、水圳古道等四條步道,而知名的「天空步道」地處小烏來瀑布上方,以距離瀑布底70公尺高的強化玻璃橋面,透明延伸至小烏來瀑布的源頭。
現在進入小烏來也不用收費了,直到停車場才有人出來收費,停好車沿著指標走,這時才發現原來收費站已經改到園區內,在這購票後便可以參觀園區內的天空步道、繩橋和戲水區等數個景點,也算是一票到底,票價不貴又能走步道和看景點,算是相當值得。
入園後沒多久就會抵達天空步道,耗資新台幣800萬元打造的天空步道,懸掛於小烏來瀑布上方,當年剛開放時可說是萬人空巷,要參觀必須先上網預約時段,就如同其他地方的天空步道一樣,熱潮過了就失去吸引力了,如今不但不需要預約,連遊客都門可羅雀。天空步道的沒落其實一點也不讓人驚訝,前幾年到處都興起蓋天空步道的風氣,但除了玻璃橋這噱頭,其他景點無法搭配達到加成效果,使得遊客不再回流,再加上疫情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小烏來的天空步道雖然很短,但橋面上的玻璃狀況卻很良好,清晰度與透視度都很不錯,加上又蓋在瀑布上方,其實水準還是不差的。
在步道旁的河床上就是有著鬼石之稱的風動石,底部支撐面積僅0.5平方公尺,狀似搖搖欲墜,卻又聞風不動,記得上次來的時候這風動石是不在這裡的,後來因為颱風的緣故,讓紋風不動的風動石也承受不了,滾落到現在的河床上。接著我們來到天空繩橋,全長70公尺、高50公尺的天空繩橋,堪稱是目前全台灣最長的繩橋之一,採用將踏板底部固定於鋼索的方式,讓整座繩橋看起來就像懸在半空中一樣,特殊的結構設計約可承載120噸重量,狹窄的橋面僅可容一人通行,因此規劃為單行道,通過後僅能沿著步道繞回,我們選擇比較短的一條,沿途會經過和平吊橋和銀鳳瀑布,約15分鐘的路程便可重返天空步道,若選擇比較長的步道,可以直通義興吊橋和羅浮溫泉,單程大約要45分鐘的路程,除非另一頭有人可以接駁,不然得再走回來。
上巴陵(111/06/04)
上巴陵因鄰近拉拉山自然保護區,為民宿大本營,在進入自然保護區觀賞千年神木群前,都會在這裡用餐、休息,於是,這裡逐漸形成了一個旅遊商圈,高點上的觀景台就位於商店街前,一旁有復興區上巴陵派出所、停車場及整排的商店街,天氣晴朗時,在這裡可以眺望遠山薄霧的美麗景色。
神木步道(111/06/03)
繼續往山上前行,在拉拉山管理站前停了下來,正如預期停車場已經額滿,在一進一出的原則下,我們只好在管制站外等待,大約等了40多分才輪到我們入園,不想等待的人可以將車停在管制站外,用走的進入園區,不過這段路程大約3公里,來回等於要多走6公里。此外,若是搭小巴來的遊客,也只能在管制站外下車,等待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小黃竟然可以直接通行,可能是與旅館合作的車行,直接讓遊客包車前往神木區,省去了等待的時間與不確定性,不過價錢似乎並不便宜。
進入園區停好車,首先經過生態教育館,目前正重新裝修中,將改建為遊客中心,順著步道前行約10分鐘便會看到第一棵神木,整個巨木群步道共有24棵巨大紅檜,幾乎每棵都有千年樹齡,步道算是平緩好走,環狀規劃也可以不用走回頭路,不過還是有些路段坡度較陡或是崩塌,行走時需要小心留意,慢慢走約需要2小時。
基國派教堂(96/07/07)
教堂座落於讀法阿(Tuba)部落內,是當時的部落長老發動族人自動自發所興建。設計師以「通往天堂之鑰」的理念設計,圓形拱門入口乍看就像是鑰匙孔一樣,而上頭的十字架則由鋼筋混泥土材質打造,線條造型細膩,屹立頂端五十年。
巴陵鐵塔(111/06/04)
巴陵鐵塔,路途雖然不遠,卻一路多是上坡,原以為路很小條才選擇用走路的,沒想到只有我們用走的,汽車直接開到景點完全沒問題,真的是被網路資訊騙了,不過昨天晚上確實有不少遊客走路去,可能是飯後散步加上晚上沒事做吧!巴陵鐵塔這裡曾是日治時期重要的巴陵山馬崙砲台,曾發生多起泰雅族英勇抗日的事蹟,為使泰雅族人能感受到現今民主自由的可貴,故重新活化砲台遺址,並建製鐵塔,紅色的鐵塔四周設計著象徵泰雅族祖靈之眼的菱形編織,在搭配上LED光雕投射後,鄰近十餘個山頭也能看見閃爍的鐵塔,難怪昨天晚上不少遊客前來,白天和夜晚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
巴陵鐵塔剛好興建在海拔1314公尺,取其諧音為「一生一世」之意,也正好多了一個帶動觀光的題材。
巴陵古道(111/06/04)
沿著連通遊客中心的天橋,可以直達對面的巴陵古道生態園區,以巴壟廣場為起點,沿著巴陵古道(現在稱作幽靜步道)可以依序參觀蝴蝶館、甲蟲館、闊葉林館以及地質館等四處以拉拉山當地生態為主軸的展示館,每館的距離都不遠,應用原來的涼亭改造而成,小巧而豐富。走道地質館後可以看見下方的巴陵橋,可惜後方的步道封閉修繕中,不然可以前往巴陵一號、二號隧道、巴陵吊橋,最後可抵達下巴陵商圈,整條古道平穩好走,林蔭茂盛不會曬到太陽,我們雖然只走了一半,但來回還是花了近一個小時,是條生態豐富又充滿泰雅文化的步道。